个人管理的思考

从时间管理与记录,周计划、日计划,对理想、目标的渴望,每天告诉自己,我设定的目标。一路走来,至今,我突然开始问自己,今天的计划有助于达成我的目标吗?

时间管理

在2013年底,考研结束,接近寒假,然而假期总是让人懒散的。我为了充分的准备考研复试,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,我找了一本时间管理的书,或者说网络搜罗的资料。我选择了番茄管理法,主要是因为那本书,有很多图表,这样读一本书,就不再枯燥乏味。当时花了一周时间看书,培养番茄管理,并且还对本书做了笔记,记录在豆瓣日记中,至今豆瓣还偶尔有通知,说某某某点赞之类的。

然而番茄管理,我只用了那个寒假。2014年开学后,在自习室看书的人多了起来,每25分钟休息一次对别人还是影响挺大的,所以我也就放弃了。但秉承了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,只是感觉累了,就活动一下。

在2015年4月份的时候,我读了一本书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,由彼得·德鲁克所著。这本书开阔了我的视野,改变了我对管理的观点.*在多数人的眼中,管理是领导对下属的管理,而本书着重的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多事管理者*,这让我意识到,几乎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管理者,首先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,自己就是自己的管理者。我按照书中的建议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,期中一个便是时间管理**。

搜集资料,确定使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。我在为知笔记上设定了表格,填写每件事情,开始时间、结束时间、消耗时间、备注,从刚开始仅仅是记录,设定大块时间完成重要事情,小事情集合到一起办理,基本上消除了零碎时间对我的影响。每个月结束后评估,哪些事情是不需要做的,哪些事情浪费了别人的时间,哪一部分占用了太多的时间,每个月中都有一块就是看视频,我喜欢看电影、综艺节目、电视剧,电视剧是生活大爆炸,从第一季到第七季,但每周都会看一个固定的综艺节目《跑男》,偶尔还会在学校内网下电影,看一下,这样一月下来消耗的时间还是蛮多的,如今克制了不少,基本不看电视剧了,但保留了每周看跑男,看电影的次数也少的可怜了。

我坚持了8个月,然后停止了时间记录。时间记录改变了我,让我变的在某块时间一旦做了某事,就不愿意去更换去做另外一件事,这种影响好坏参半。在11月份的某段时间,我不能专注与做有用的事情,不少时间都被浪费了,主要原因是虽然我有时间记录,但我没有计划安排。

因此,现在我们转场到制定计划。

制定计划

在考研的时候,我指定的计划还是蛮不错的,一步一步去做,达成自己的目标,那时候我并没有指定特别详细的计划。

读研究生后,我也会指定计划,但总是发现这些计划好像并不能及时的完成,甚至放弃。但我也从来没有去深究过其中的原因。所以一心想找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,以为这样就可以完成目标。虽然进行实践管理后,仍然有完不成计划的情况,但至少已经改善了不少。

研究生时期与考研时期的重要不同是时间规律不同。考研时期时间自由,每天的生活是一样的,把每天分成几块时间,安排不同的事情就可以了。而研究生时间,自由时间没有规律,今天突然有事情A,明天突然有事情B,然而事情A与B可能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帮助,但它们消耗了时间,那么制定的计划也就很难及时完成,拖延时间久了,甚至计划都被遗弃了。

回归到时间管理后期出现的问题。时间管理,让我把时间划分成块,如果开端没有做正确的事,那么这块时间就被污染,整块时间基本就被浪费。那么为什么在开端没有做正确的事呢?虽然我有制定的计划,但计划不够详细,考虑也不够周全,内心也就对计划怠慢了许多,也许某块时间就做了不正确的事,时间被浪费。

而后,我求助知乎等,如何保持专注,如何才能专注于计划。当时参考了不少回答,期中有一个回答(借鉴了国外某人的博文),是制定周计划与日计划,周计划由日计划组成,日计划的安排是从早晨起床,到下午下班的每个时间段都设置好,严格去执行,使用这种方法不让自己偏离轨道。他还提到,要注意放松,答主的安排是白天安排满满的,晚上尽情去放松,因为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

我接受上面的建议,设定周计划与日计划。我的设定是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,每一块时间都被划分。但坚持了一周就不行了,因为我在让我的生命赶这个时间计划,而不是让计划来改善工作与生活,这让我有很累,不久就出现了失眠,因为每天都绷的太紧了。

后来,我不再设置这种时间计划表。我在一周开始前,去掉那些已安排的事情所占用的时间,留出一些时间给“意外”事件,估计一下本周有多少空余时间,基于这些空余时间再安排合理的工作量,而这些工作又源于我的目标。我依然根据周计划设定日计划,但不再是那种时间表的情况,而是再去采取一种松散的时间块的形式:上午,下午,晚上。如果上午的计划完成,就去做下午的事情,如果还剩很小的时间块就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杂事。

每周评估本周的计划完成情况,然后需要改进什么,然后根据改进指定下周的计划。如今周计划已经实施了5周,并且周计划与日计划也变得更加好。

目前看来,最重要的有两点:

  1. 估计好本周可用时间。
  2. 根据时间设定实际可行的计划。

对目标的渴望

在前几日(12月中旬),中午天气好,我随手拿起书架上的《活法》(稻盛和夫著作),心想好久没看了,打算坐在阳光下,读一读。这一读,让我知道了,我为何松散的原因。

选中了第一章阅读,标题是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。其中有一则松下幸之助讲的水库的故事,稻盛先生后来,点名了“心想”才能“事成”,如果你日日想,时时刻刻都在想,你总会找到办法,你总会前进,你总会离你的目标更进一点。

而后,我在手机日历上设置了一个提醒,每天起床后就能看到这个提醒,然后,我花1分钟的时间重复这句话。刚开始,效果并没有显现,三四天之后,又是某个中午,我的心里突然蹦出了:今天这个计划,能让你达到你的目标吗?,我思考了一下,给出了肯定的回答。

在此之后,每天设定计划的时候,我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。我觉得我回到追求理想的轨道上了。

以上内容写于2015年12月22日。

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

了解SMART:SMART原则百度百科资料

工作后,我开始掌握SMART,对于小工作、小任务我用SMART规划的比较好。但对于稍微长一点的目标,虽然规划的好,但实现上遇到了遇到了困难。比如月计划、半月计划这些虽然用SMART规划好了,但中间的许多未知性,让我很可能没有按时达成,甚至没有达成目标。

我近期,开始规划一个10年左右的目标。1)先用SMART原则,规划出具体目标,可能不会完全符合SMART,比如长期目标的截止日期应该是灵活变动的,因为这其中有大量不可控、未知的因素。2)将目标分解。先分解为3年的中目标,每个再分解为年目标,继续向下分解到季度、月、周。

以上更新与2018年06月02日。